陳怡靜醫師是雲林鄉下地⽅長⼤的⼩孩,⼩時候家境貧窮,物質缺乏是常態,平常涎著⼝⽔看同學吃零食,⼀年中也只有拜拜的⽇⼦,家中三個孩⼦才能分食難得的銅板價零食。
⼩學⼀年級就需照顧80幾歲的阿嬤,協助洗澡、吃飯,比起同學下課就去補習班才藝班,怡靜醫師的童年是在農⽥裡度過:從幼稚園⼤班開始就要下⽥幫忙農務,搬運比⾃⼰重的⼟⾖⽥雜草、火龍果或菠菜;夏天正午時分曬稻穀,稻草的纖維弄的全⾝搔癢無比;寒冷的除夕夜,在⽟米⽥裡流著⿐⽔割⽟米蜀,暗夜中不⼩因誤傷⼿掌,甚⾄也曾剪蒜頭時剪傷⼿指⽽滿⼿鮮⾎,⼀直到現在,只要拔下醫療⼿套,醫師右⼿還有國⼩去建築⼯地幫忙時留下的電傷疤痕,左⼿也有被削掉⼀塊⾁的疤痕,這⼀些現實⽣活的磨練與挑戰,不但讓怡靜醫師比同齡的孩童早熟和惜福,更成為往後⾏醫診療時,更能夠以同理⼼感受不同⽣活背景患者的需要,將⼼比⼼,體貼關懷。